广汽12款车规级芯片首发,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近日,广汽集团在科技日活动上正式发布由12款车规级芯片构成的产品矩阵,并联合中兴微电子、裕太微电子、仁芯科技等企业,发起“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”,标志着中国车企在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领域迈出重要一步。
此次发布的芯片涵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、制动控制、集成安全等核心领域,其中多款产品实现技术首创:
1、中央计算芯片C01:由广汽与中兴微电子联合开发,是国内首款自主设计的16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,支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车身控制等多领域数据协同处理,可满足车规级ASIL-D功能安全认证要求。该芯片采用中兴微电子先进架构,内置超强数据交换引擎,通信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5%。
2、高速通信芯片G-T01:与裕太微电子合作的国内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,支持10Gbps高速数据传输,延迟低于1微秒,可同时处理摄像头、雷达等多源数据,解决传统车载网络带宽不足问题。
3、高带宽传输芯片G-T02:与仁芯科技联合开发的全球首款16Gbps带宽SerDes芯片,采用22nm先进制程,支持15米远距离传输,可满足车载摄像头、显示屏等设备的超高清数据传输需求。
4、功能安全芯片G-K01:与矽力杰合作的全球首款符合ASIL-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-V芯片,采用开源架构,支持实时操作系统,可应用于车辆制动、转向等关键控制系统。
此外,与国芯科技联合开发的G-H02安全气囊点火芯片、G-T04传感器接口芯片,以及与极海合作的车载超声波传感器芯片等,均通过严苛的车规认证,实现国产替代。

广汽此次发布的芯片矩阵并非单点突破,而是通过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,打造覆盖芯片设计、制造、验证的全产业链生态。例如,广汽与粤芯半导体、地平线等企业建立合作,投资覆盖芯片设计、制造、验证等环节。同时,广汽发起“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”,通过“一芯多源”策略(同一芯片支持多供应商方案)保障供应链安全,并计划建设“整车-控制器-芯片”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,缩短研发周期。
当前,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面临供应链波动,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,对高性能芯片需求激增。广汽此次发布的芯片中,7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,直接冲击恩智浦、瑞萨等国际巨头在车身控制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。据中金公司预测,2025年国产汽车芯片自给率将从当前10%提升至25%,其中模拟芯片和车规级MCU国产化率可能突破30%。
据广汽透露,其与华虹集团合作的28nm芯片产线已试产,计划未来3年将自研芯片装车率提升至30%。同时,广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,这些芯片将率先搭载于昊铂HL等高端车型,推动智能汽车安全与性能升级。